泥鳅室内立体养殖技术 泥鳅高效立体种养生产技术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泥鳅室内立体养殖技术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泥鳅高效立体种养生产技术也一样很多人还不…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泥鳅室内立体养殖技术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泥鳅高效立体种养生产技术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泥鳅、慈姑的整个生长过程均只需浅水位这一共性,将两者种养结合,开展了水生蔬菜套养泥鳅技术研究,总结出一套慈姑—泥鳅高效生态种养模式

夏季慈姑可为泥鳅生长提供庇护,泥鳅喜食水中细菌、小型寄生虫,其粪便可作为慈姑的优质肥料,利于根系生长。该模式增加了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率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且种养过程中减少了化学农药和肥料的使用,提高了产品质量,应用前景广阔

慈姑&泥鳅

慈姑原产中国,又称茨菰、慈菰,古名藉姑、河凫茈、白地栗等。慈姑为药食同源蔬菜,球茎可煮食、炒食和制淀粉,亦可入药,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是南方地区冬春季供应淡季的重要水生蔬菜。

近年来江苏省慈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仅扬州市宝应县每年栽培面积就达到4.5万亩以上。

泥鳅又名鳅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量较大。

为此,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展了水生蔬菜套养泥鳅技术研究,总结出一套慈姑—泥鳅高效生态种养模式

利用泥鳅、慈姑的整个生长过程均只需浅水位这一共性将两者种养结合,夏季慈姑可为泥鳅生长提供庇护,泥鳅喜食水中细菌、小型寄生虫,其粪便可作为慈姑的优质肥料,利于根系生长。

该模式增加了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率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且种养过程中减少了化学农药和肥料的使用,提高了产品质量,应用前景广阔

选择无污染、排灌方便、以黏质土壤为宜的田块,要求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田块取水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有充足水源。

种养前田间工程准备

深翻田块20厘米,同时每亩施生物有机肥250~300千克作基肥。

为方便田间操作,一般单块田面积小于一亩为宜(田块宽小于15米,长度根据当地条件决定)。

田块内挖成“田”字形或“井”字形的鳅沟,沟宽40厘米,深50厘米。结合田块高低情况和取水方便,对角设置进水口和排水口,进水口高于地面20~30厘米,排水口设在田块最低处,在灌水后正常水平面相平处设置溢水口。

进水口、排水口和溢水口均用30目以上的密铁丝网或尼龙网包裹,防止泥鳅逃逸。

进水口和排水口处各挖5平方米左右的鳅窝,深80厘米,并与鳅沟相通,鳅沟与鳅窝占田块总面积的6%~8%为宜,保证底部有15~20厘米深的淤泥层。

在田块修整的同时加固四周田埂,使其高于正常水平面40~50厘米,宽度不小于30厘米。

埂内侧衬1层30目尼龙网或硬质塑料薄膜等防逃设施,其下端埋入土中30厘米,上端覆盖在埂面上并压土夯实,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养殖过程中泥鳅出逃,还能提高田埂的牢固程度,防止开裂和滑坡现象发生。

在田埂外侧,每隔1.0~1.5米用竹片或木桩固定,以塑料板、塑料膜或尼龙网等材料建成围护栏,栏高50~60厘米。

泥鳅放养前10~15天,每亩用生石灰100千克加水溶化搅拌均匀,趁热全田泼洒进行消毒,消毒后5~7天注入新水。

购买检验检疫合格、体型匀称、大小一致、体质健壮、体色正常的鳅苗,宜选择体长4~6厘米(每千克约300尾)、生长速度快、出肉率高、品质好的黄板鳅、灰泥鳅等品种。

放养时间和密度

泥鳅放养时间为4月中下旬,放养密度控制在每亩1.5万~2.0万尾。放养前用3%~5%食盐水浸泡5~10分钟消毒,或用市售的渔用药物消毒。

放养时注意避免泥鳅受到损伤,应轻取轻放,慢慢倾斜水箱,使其自然流入鳅沟。

动物性饲料如鱼粉、骨粉、蛆虫、蚌肉等;植物性饲料如谷物、米糠、豆粕、麸皮等。

饲喂量决定着泥鳅的产量和成本,饲喂量少泥鳅生长慢,饲喂量多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和水质污染。因此应坚持“四看”(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色、看摄食活动)、“四定”(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投喂方法。

?夏季水温高时日投喂量可适当增加,18~28℃时食欲最高,应加大投喂量至3~4次

?水温低于5℃或高于30℃时应停喂或少喂,水温高于30℃时要加深水位降温

?水色以黄绿色为好,泥鳅有露头现象时需进行换水处理,及时注入新水。

?定位:在鳅窝处固定地点各投喂1次

?定质:保证投喂的饲料卫生、安全,无变质、无霉变

?定量:每日投喂量为泥鳅总质量的3%~5%,以1~2小时内吃完为宜。

在泥鳅养殖过程中应10~15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量为田块中水量的1/5~1/4,要保持水质新鲜,有15~20厘米的透明度。

每月田沟内泼洒1次生石灰水溶液进行消毒,每亩、每1米水深用生石灰15~20千克,夏季高温时应增加水位10~20厘米。

经常检查田埂及进水口和排水口处的防逃设施;检查泥鳅生长和水质情况,及时调整喂食、消毒、换水等。

严格做好消毒工作,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病害防治方法。

主要是寄生虫导致的病害,发病时泥鳅常出现急促不安、浮于水面或在水面打转、食欲减退等现象。

防治方法:对发病水体每立方米可用硫酸铜0.5克+硫酸亚铁合剂0.2克,或90%敌百虫晶体0.5~0.7克全池洒泼。

真菌性病害,泥鳅发病处长有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状物。

防治方法:可用400毫克/升的小苏打与食盐配制成的混合液全池泼洒。

泥鳅发病部位发炎、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红腐烂,严重时鱼鳍脱落。

防治方法:可用1毫克/升的漂白粉或0.3~0.5毫克/升的聚维酮碘全池泼洒。

选择高产、抗病、市场需求量大,如扬慈412、宝应紫圆、苏州黄等当地畅销品种。

一般选择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设施内进行慈姑无土育苗。

选用市售的育苗基质,选择长54厘米、宽28厘米、高5厘米的育苗盘,也可以用水稻育秧盘。基质浸湿至“手捏成团、落地即散”(含水量60%)的标准,装满育苗盘后用木条或长尺刮平。

慈姑顶芽用清水洗净后随即放入浓度为15%的漂白粉溶液中浸泡1小时,取出后再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晾至表面干燥。慈姑芽顶尖朝上垂直插于基质内,扦插深度1厘米左右,顶芽间距2.5厘米左右,一般每盘扦插200~250个顶芽。

设施内白天温度保持在20~30℃,夜间温度不低于10℃;扦插后7天内基质湿度保持在60%以上,当叶鞘张开、抽出真叶后加大水分供应量。

顶芽底部有须根长出后进行追肥,每盘随水追施三元复合肥(N-P-K为15-15-15,下同)3~5克,间隔10~15天后再追施1次。

6月中旬,当慈姑幼苗具有4~5片叶、苗高25~30厘米时即可定植。定植时每穴栽1株,株距40~50厘米,行距50~60厘米。

第1次在定植后15天左右有新叶长出时进行,每亩施尿素15千克或碳酸氢铵30千克

第2次在8月中下旬进行,每亩施尿素10千克、硫酸钾或氯化钾15~20千克

第3次在9月中下旬、慈姑球茎开始膨大时进行,每亩施三元复合肥25千克。

定植后15天内保持5厘米左右的浅水层;定植后30天随着植株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至10~15厘米;8月中下旬以后保持8~10厘米的水层;9~10月球茎膨大时,降低水位至3~5厘米。

慈姑病害主要有黑粉病、斑纹病和叶柄基腐病。慈姑黑粉病主要为害慈姑的叶片和叶柄,未完全展开的新叶最易感病,斑纹病和叶柄基腐病亦多发生在叶片和叶柄上。

防治方法: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4次。

慈姑虫害主要为钻心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严格按照各类农药的限定浓度和用量使用,喷药时先加深水位,药物尽量喷施在慈姑叶面上,用药后及时换水。

9月下旬后可以采用捕大放小的方式分期、分批上市。

慈姑地上部开始枯黄后采收,采收期可从11月持续到翌年3月慈姑萌发前。

注:本文摘自《中国蔬菜》2019年第6期“慈姑—泥鳅高效立体种养生产技术”;作者:张永吉、董兴华、严桂林、苏芃、张瑛、张云虹、陈刚、陈以博、周如美、张永泰。

关于泥鳅室内立体养殖技术和泥鳅高效立体种养生产技术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关于作者: 条条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